在夜晚,总能看见数不清的小虫在路灯下不断飞舞,迷途的飞蛾不停拍打透着光亮的窗户。仿佛夜晚的灯火对于它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归属感。其实作为人类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在天上偷得圣火送往人间,从此人类逐渐摆脱了饥寒并不再惧怕黑暗。于是,哪里有灯火,哪里就是归属感满满的家。普罗米修斯虽因而被铁链囚禁不得脱身,肝脏被秃鹰每日啄食,但却像不死鸟永不熄灭的火焰一样顽强地一次又一次重生。
我曾于梦中徘徊彷徨在大大小小的生命之烛中,看着一根根挺拔的玉柱转眼间变成了火苗微弱的残烛。作为群烛之一的我,不禁悲叹于终将成为风中残烛的我们怎能在这转瞬即逝的缥缈火光中找到那无何有的永恒。却不知壮士暮年依旧可以秉烛夜游。每根蜡烛能够燃烧的长度终究是有限的,生命不能复得,燃烧殆尽的残烛无法接长,但可以把它的火种递给另一根新烛。正如历史的使命百年传承,承载着奥运精神的火炬在健儿们的手中千里奔走。难怪古人亦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始终如一的信念,亘古不变的精神,是引领我们在文明的漫漫长途中前进的永远的灯火。
无论是江畔的渔火,还是异乡的红灯笼,都是一种美的存在。寂寞的夜里,再小的灯光也能拂去行人脸上的一缕缕愁纹,再怎么古旧的马灯也能用如家般的温暖消除旅人在孤独的羁旅中一路上的疲惫。灯火所及之处,是希望、憧憬和归宿。在灯火之中总有那么一个瞬间,像走马灯一样在你的脑海中闪烁着、旋转着,朦胧而又显得美丽。它们或是与新娘在烛光中“洞房花烛夜”时的一丝浪漫,也或是对油灯下那细腻又亲切的“慈母手中线”的一绪思念。你更可以试着想想看,在不久将来的某一天晚上的某个“灯火阑珊处”,也许某个人将会与你邂逅,那么这又会是你的谁呢?
不管是元宵中秋的孔明灯,还是春节的鱼灯,都包含着人们对未来的种种美好的祝愿。每年盂兰盆节都会举行放灯仪式。人们齐聚在河畔将各色各样的莲花灯一个个点亮然后让它们随流漂去,希望亡灵渡三途河时能得到这些灯的指引从而顺利往生。在这时,原本死气沉沉的黑色长河也被星星点点的莲花灯唤醒,如锦一般发着光缓缓流动。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可是那些传统节日的灯具最开始大多都是用纸做的。我想也许在这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花灯,即便是平日在无情的火焰也会变得温柔吧。如果有一天,普罗米修斯打破铁索重返人间,一定也会赞叹于这些被千姿百态的人们寄寓着丰富情感永远燃烧着的灯火。
似水的年华悄然逝去,五彩的四季年复一年反复流转。在这变化无常的人生中,我希望无论何时,无论在哪里,都能有盏像挚友一样的灯火永远相伴

前不久考试时被要求以“与太阳同起同睡的人有福了,但我赞美人间的第一盏灯”这首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当然必须写一篇议论文,但我想这么好的话题如果只写满是套路的议论文就可惜了。于是在用议论的形式写完后又重新写了这篇散文。其实写作的灵感还得多亏于上面那首以前听过的歌
最后于 2天前
被冷泉法克斯编辑
,原因:
信仰是为了虚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