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曾于《美育与人生》一文中言道:“吾人……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也便是说“美育”不可或缺。不过论起来却不由得有些迷茫了,美育这个概念虽说先人早不知何时便提了,但总感觉新鲜的很,似是刚现世一般,又研究起来才发现确乎是需细细考量的学问。
“美育”这词如今用的人似是不多了,听起来也颇有些民国的风味,以致有些分不清是什么东西了。若以为是兴趣情趣其实有些不大合适,艺术修养也不甚恰当,应该是字面“美的教育”的意思,着重论在教育方面。这方面的学问人们或是不甚重视,往常也是如此,恰如小学初中的美术音乐课,虽说是上了却无甚印象,毕竟课程不多。还有时不占了不说,也没有要考的意思,课上便是玩的感觉了,毕竟听不听也是没有区别的,更没听闻哪位学长美术未及格便毕不了业之类的。毕竟无论是当年科举初设还是之后的高考,考核的学问重点从来都不是这种难以衡量的微妙东西,相较治国理政或者格物致知这方面的学问自然也没多少人重视了。或者换个简练的说法,便是我们的美育有缺失。
或是有人以为所谓美育没什么用处,反倒是养刁了人的胃口徒增麻烦。但在显然是忽视了美育的作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其实关系到人的三观,是不得不认真对待的。当年南宋,偏安一隅,所谓“隔江犹唱后庭花”众人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享受着繁荣却浑然不知大祸临头,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影响文化这种学术的问题暂且不谈,但是看宋这重文轻武“做铁莫做针,当人莫当兵”的俚语便可晓得这美育是如何做的了,这大宋的半壁江山,也便不会太久了。几十年前的苏联,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传说中最牢不可破的联盟不攻自破,资本主义世界两手加额。这是军事的功效吗?这是政治的功效吗?自然不是。苏联之亡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便是西方的和平演变,苏联人以西方之美为美,以西方之善为善,以西方之真为真,培育了大批的资本主义民主狂热粉丝,推波助澜下兴高采烈地毁掉了自己的国家。这显然是美育的问题了,意识形态阵线的全线溃败动摇了国家的根基。
放在国内其实也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先前盛极一时的所谓“流量明星”“娘炮风潮”之类,很多方面显得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各种诡异现象层出不穷,如今也便是处理中的状态了。
教人美很重要,要把美的东西教给后人,把好的方面流传下去,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人“美”的理念,这样便是美育的核心了。美育要什么?除了要现在美术课上教授的知识,还要教授美的整个体系。
如今美术音乐这样的课程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方面可以说作用几乎是可有可无,若是专业的美术生音乐生或许会认真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别的学生恐怕是没有多少精力在这方面了。上第二节课时完全忘记上一节课的内容似乎并不罕见,比如当年高二时美术先生问:“这个《富春山居图》讲过了吗?”同学们答道,“讲过了~”又问道“这个《清明上河图》讲过了吗?”同学们接着答道,“讲过了~”美术先生想了一会儿问:“这个《虢国夫人出游图》讲过了吗?”“讲过了~”同学们似乎反射性地回答着。但是回答先生显然不满意“这不胡说吗!这个《虢国夫人出游图》是新加的内容啊!”不过也无可奈何,最多发发脾气一走了之,不过我们这美术先生却脾气好些,当做无事发生便没再说什么继续上课了,亦或者是这样的情况已经见过很多了吧。到头来这课其实上与不上并差不了多少,莫说审美体验,即便是一些基础的信条式的知识也没有多少,这也便忤了当年设立美术课的初衷了。
若想重视美育显然要加以考察,至少往后需要加入中考一级的考试,最少是不可使社会上的审美失了准则。不但要考察那些基础性的理论性的文艺常识,没有这些基础常识就像人不会写字一样,即使再好的文采也只是口头发发感慨罢了;同时也要考察一些开放命题式的问题,亦可探明人们的审美取向,这就像一个人单会了写字没用,还要知晓如何将字符排列才能做出动人诗篇。如果只是强调的话作用并不会多大,只有出台实际相关的政策才会有所区别。总之,这都是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美育方面的话题似是不及军事的急迫,政治的重大,经济的棘手,但却是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因为看似不重要的美育问题在如春雨一般,浸润着人民,潜移默化一词大抵如此,怎么做是好,怎么做是不好,这是必须要分辨清楚的问题。这也恰如田地一般,如果不种上庄稼,杂草便会遍地丛生。
匡扶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