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歌曲,它赞美创造性的劳动,把普通劳动者作为歌曲的主人公,讴歌他们的业绩、生活和爱情;苏联歌曲,它体现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对崇高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公民责任感的认定,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苏联歌曲,它以最真挚纯朴的诗意语言和音乐语汇来抒发对情爱和幸福感的体验,对人性真善美的弘扬;苏联歌曲, 它所有作品中都跃动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喷薄出一股使人奋发向上的青春力量;苏联歌曲的这些品格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歌曲中所没有的,至少是没有如此鲜明突出。苏联这个国家解体与否,都不能影响这些歌曲的魅力,它作为人民的创作而永远存在,它反映了人类对至善至美理想的追求。
——From 梦
NO.1
注:这首歌的中文名是国际歌,法克斯会唱的一首。其中最经典的一句歌词: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NO.2
注:这首歌的中文名叫神圣的战争。这首歌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1941年6月下旬,德国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苏联军队奋起反抗,频频受挫,伤亡惨重,数以万计的大小城乡毁灭在德军的炮火下,上百大中城市沦陷。危难时刻,为了鼓舞军队和人民的顽强斗志,红旗歌舞团亚历山大罗夫连夜谱写出这首歌曲,并于6月27日在莫斯科唱响这首歌,旨在鼓舞苏联军队和人民的斗志。
NO.3
注: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但当时并没有流行,是两年后发生的苏联卫国战争使这首歌曲脱颖而出,并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了开来。如此说来,恰恰是战争使《喀秋莎》这首歌曲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更是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是首例(法克斯没有消费喀秋莎前辈!)
NO.4
注:上世纪30年代末,苏联宣布社会主义胜利后决定更改国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政府决定制定一首能激励民心的新国歌《苏联国歌》,
最后选中由谢尔盖·米哈尔科夫(Серге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ихалков)和葛布列·艾尔瑞杰斯坦将党歌歌词修改过的歌曲《苏联颂》,1943年12月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批准新国歌的决议,到1944年3月15日,新国歌在全国被正式采用。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在苏共党内批判斯大林的运动中,原歌词作者之一的米哈尔科夫对国歌歌词作了修改,剔除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成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1977年5月27日最高苏维埃批准了修改过了的国歌。
NO.5
《红军最强大》于1920年作成,后于1937年确定名称《红军最强大(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 всех сильней)》。是苏俄、苏联时期所创作的歌曲歌词。这首歌曲表达了苏俄、苏联时期的红军誓死保卫祖国的爱国之情,也成为了当时的军乐。
NO.6
注: 1956年,特罗申应邀拍摄一部纪录片,并为该纪录片录制插曲。当他来到莫斯科准备录音时,意外听到了一首旋律,一下子打动了他。这首旋律就是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谱曲,米哈伊尔·马图索夫斯基填词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当初,作者本人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非常不满意。他们认为,这首歌写得很不成功,听起来枯燥乏味。不过,当特罗申走进录制棚第一次演唱这首歌时,摄制组一下子全被征服了,特罗申的第一唱就被灌进了影片。之后,著名指挥家维克托·克努舍维茨基对歌曲进行了改编,并加进了著名的女声合唱部。从此,特罗申每到一处演出时必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使这首歌在前苏联迅速走红。《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很快成了特罗申的名片。
NO.7
《万岁,我们强大的祖国》这首歌的音调里没有丝毫阴云。歌曲体现了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力量、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了信心。这一信心在1941年底的莫斯科保卫战和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最后于 2021-3-25
被冷泉法克斯编辑
,原因:
信仰是为了虚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