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自己对于《实践论》的几点认识和总结,欢迎批评指正。
1.思想认识并非很多人所认为的自由选择,只不过是对应阶级所产生的一种必然性结果。
认识并非简单的指我们对于事物的了解与看法,而是整个思想运作的模式,都是认识的范畴。
从本质上讲,对于自我认识都是源于所在阶级与其他阶级所组成的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之中(生产活动不是简单的体力、脑力劳动,社会上各种行为都可以成为生产活动),比如穷人与富人的认知,一些穷人因为想要过得好就只能跟富人阿谀奉承,而富人因为打小处在一个随意支使别人的生活中,自然就会滋生出富人天生高贵的思想(当然这里为了通俗解释过于以偏概全了,现实中不会这么绝对,但他们都离不开阶级所带来的不同的物质的生产活动的绝对影响)
即“每一个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2.在很长的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历史,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越是无知的人越是容易自大和盲目,因为无知的人对自我认识十分片面。但我们要知道事物的认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否定自己认识的能力,从而使得自己的认知朝着全面发展的过程。由于社会上各式各样的错误信息,不断扭曲各个阶级的思想,经济至上的社会结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人们的思想的阶级烙印更加深刻,所产生的阶级斗争也会越来越多(如网上的喷子)。因此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权威、忽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有的认知来自于实践,只是有些认识来自于他人的实践,经过其他形式间接被我们吸收,其中多数知识是间接经验的东西。
3.认识阶段过程是由感性即感觉和印象,再到理性认识即论理发展过程。两者缺一不可,互相影响。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这样的错误在于颠倒事实,理性认识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即认识开始于经验,且认识有待于深化必须经过思考作用。
首先是感性材料收集的阶段,要确定所收集资料是否相对完整。还要注意收集过程中是否只愿意接受符合自己固有认识的信息,因为有些人对于与自己认识相悖的信息忽略掉了,也就是要注意人天生带有的偏见。
然后是理性推理阶段:要站在客观角度分析问题,主要还是人欲问题,是否克服了人的偏见。
4.最主要的是,要拿对于事物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理论指导运动。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认识,然后再回到实践去。我挺喜欢的一句话“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耳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之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耳后的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5.客观的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及时改变主观上的认识。然而思想落后于实践的事是常有的,有些人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只能跟在车后,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企图向后拉开倒车。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把仅在将来有可能实现的理想勉强放在现实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
不知不觉写了好多,明天开学,不说了,补作业去咯。
高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