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休杂谈(三)(浅谈周秦之变)

联盟X 2022-1-1 6540

忙里偷闲

历史老师布置了一个课题,就想着写一下吧。

最后于 2022-1-5 被联盟X编辑 ,原因:
匡扶汉室!
最新回复 (7)
  • 联盟X 2022-1-1
    0 2

    浅谈周秦之变
      周秦之间的春秋战国是有文字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时期,于此期间经济、政治、文化皆发生了重大变革,其重大影响广泛而深刻,乃至今日仍能够从不同方面窥得其影,同时对于我们探寻社会历史变革之规律具有很大学习价值。
      首先重新强调唯物史观的几项基本原则: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几项便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最主要的指引与方向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最重要的原则,所以研究周秦之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同时又是近代以前历史研究经常忽视的问题就是其经济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尽管相较于激荡的变法革新或者振聋发聩的合纵连横十分的不起眼,但却是这一切一切的基础。铁犁牛耕带来的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摧毁那个宗法社会的本质上不是别人,而就是这个铁犁牛耕,是铁摧毁了奴隶制与奴隶制社会,就像他的前辈铜摧毁原始社会一样。铁犁牛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得土地的单位产值大幅提升,即使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也能够独立存活,原本的井田制由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变革不断趋于瓦解,公田不断被废弃,私田则开始被不断的开垦,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当然经济中心仍然在北方大河流域。同时顺带着,由于大河的水患很大程度上也在阻碍着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就为政治统一组织大规模水利工程形成了推动。这些方面伴随而来的便是以井田制为经济基础或者说税收来源的旧贵族在多方面被削弱,当然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别的方面之后再谈。另一方面,与之相对的便是新生的小农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提升,为了取得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政治文化地位,在这数百年来做出了无数努力。又同时,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着大宗族被拆分为小家庭,又造成了其他方面的影响。
    政治方面由于经济地位的改变政治上也在发生着重大变革。旧贵族由于井田制的瓦解与变动,尽管春秋战国时代是个人口大幅增长的时代,但其手下所能够控制的人口也在不断减少。这就造成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与军事方面的削弱,经济上由于仍然维持着旧的生产模式,生产力没有被激发出来,甚至由于人口减少经济压力在不断增大,因为其封地内的劳动力在不断减少,特别是精壮劳动力。这也迫使其为了维护旧式礼仪所需费用而加紧对封地内劳苦大众的剥削,而这剥削加剧了矛盾,又进一步促使其劳动力的丧失,进入了恶性循环。同时人口的减少也就带来了军事方面的削弱,因为旧贵族手下的人不但有缴纳贡税服从徭役的义务,还要作为必要时候的士兵参与战斗,故而只有变法革新才能保持下去。这不但推动了变法运动,也是旧贵族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旧贵族仍然保持着原本的优势地位那么变法革新将是十分困难的。变法运动打破了原本的宗法礼乐制度,各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军功爵制的倾向,其中自然是旧有制度最脆弱又具有一定地理封闭性的秦国变法最为彻底,也在一个侧面映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秦国的奴隶制经济是最脆弱的,也是最容易被击碎的,所以光明正大的“废井田,开阡陌”彻底改变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将法家思想发扬光大,发展小农经济。
    随着旧制度的消亡,原有地方的分封贵族政治制度逐渐消亡,旧贵族衰落的伴随着地方治理的新问题——官员来源。如今人们大多难以理解为何古代的君主总是在贵族里选人,但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识字率太低。即使在宋朝这个商品经济相当发达,活字印刷术产生的时代识字率也不会超过3%。至于周秦之交,识字率大可不必用百分率了,用实际人口可能会会更实用些。不过在周秦之交,这个问题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社会上不事生产的“有闲阶层”增加,同时由于宗法制的影响以及诸多贵族的失势,下层的文化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士阶层的崛起为国君的变法提供了组织上以及政治上的支撑,这些士阶层作为旧社会除了奴隶平民的最底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大多积极入世,这也为实行郡县制创造了基础,同时众多相对贫困,血缘较为疏远,在周代并无翻身机会的寒门参与到政治之中,希望推动变法创造上升的途径,推动着变法运动,比如秦国的主持变法的商鞅就是一个例子。还随着大宗族的拆分,造成了原本三代的家国一元一体同构变为了家国分离二元矛盾的情况,尽管秦国希望彻底的粉碎“家族”这一概念,天下皆化为没有威胁又支撑王权的小农,但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有存在实现的可能,这也就造成了“国与家”的矛盾。甚至有部分学者指出,正是这样的矛盾使得秦之后封建王朝陷入了黄炎培先生所说的“历史周期律”中。
    从基层,到上层,从地方,到中央,从生产方式,到选拔制度,在这些方面中都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推力推动着中国向中央集权的发展,最终,秦统一六国,也确实形成了这样的制度,当然,由于地理是历史的舞台,地理环境也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政治的走向,相伴诸多民族的存在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统一多民族国家”。
    在文化层面也发生着重要变革,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的崩溃使得原有的观念受到极大冲击,原有的天命观不断被怀疑,随着士阶层的崛起,学术下移以及孔子始开创私学等诸多原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盛世——百家争鸣。儒、墨、道、法、阴阳、纵横、医、兵、农、杨、名等诸学派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希望能够使天下归于安定,由于各家学派各有特色又颇有内涵这里便不细讲了。总之,顺应时代潮流的法家思想应运而生,推动着各国变法运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虽然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但客观上消除了诸多分离主义的因素,而各学派的思想又为中华民族这千百年间的文化潮流奠定了主基调。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加强,旧贵族自治的色彩逐渐淡化,民族认同感在不断加强,又推动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华的最基本盘汉地三十六郡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家庭的拆分造成的“家国矛盾”如今仍然存在一定影响。墨家尚贤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接纳,虽然还没有完全彻底地摆脱贵族政治的影子,但已经颇有从“爵本位”向“官本位”转变的趋势了,这也算是为不属于周秦之变但极为相近的陈胜吴广喊出振聋发聩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种下了远因。总之在文化领域也造成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唯物史观的指引,我们可以从周秦之变中窥得许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变迁,对于指导我们研究历史变迁社会转型都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具体总结
    经济: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并应用而取代木耒骨耜;封建经济取代奴隶制经济;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水利工程的兴建
    政治:礼乐贵族政治转为封建官僚政治;分封制转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郡县制;统一多民族建立;旧贵族衰落,小农阶级与地主阶级崛起;
    文化:礼崩乐坏;地主阶级文化兴起,百家争鸣;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疆域奠基


    参考文献:
    【代云】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周秦之变”背景下秦皇汉武统一意识形态的尝试
    【陈明】从殷周之变到周秦之变——论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结构的形成
    【代云】黄河与中国历史上的周秦之变

    最后于 2022-1-14 被联盟X编辑 ,原因:
    匡扶汉室!
  • 御坂114514号 2022-1-1
    0 3
    大佬nb
    色色or饿饿!
  • 喀秋莎 2022-1-2
    0 4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战国野心家。
    我在上班,别发骚图了。
  • cvk 2022-1-2
    0 5
    紧急避孕
    国服前十王厨
  • 欧派兽 2022-1-3
    0 6
    奖励三级精华
    1:管理员给你移区后会显示移到了你之前发帖的区。 2:点击我作为楼主发帖时一楼下的图片签名,可以跳转到站规教程贴。 3:多次水贴水回复会封号哦? 4:不知道回什么的时候就点“里世界专属”,一键随机生成几种回复内容。 5:祝你在里世界玩得愉快!
  • 墨迹一点 2022-1-22
    0 7
    有H情节吗
    汪就想评论不想发帖(汪废被折磨不发不快)
  • wert 2023-8-24
    0 8
    undefined
    (可能是个路过的吟游诗人)
    • ACG里世界
      9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