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之后,猪成了美国枪支案件的凶手

欧派兽 2019-8-22 5276

转自游戏时光


这辈子都不可能控枪的,否则就要给猪拱了。

  我们经常开玩笑地说: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句话具体指向什么事物视情况而异,不过它今天所代表的,是关于猪与电子游戏对美国社会的“伤害”的。

把现实的悲剧变成了笑话

  当地时间 8 月 3 日至 4 日期间,一名来自达拉斯郊区的 21 岁男子,驱车前往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市的一家购物中心开枪袭击平民。事件共造成了至少 20 人死亡,数十人受伤。随后男子被赶来的警方逮捕,执法官员称,该男子不久前才在网络上发表过种族主义宣言,并提到了关于移民破坏美国“白人文化”的言论,预计本次事件是又一次因种族主义而引发的暴力行为。

  就在这次袭击不久后,另一名携带着步枪的男子袭击了俄亥俄州代顿市夜总会。虽然警方在一分钟内就迅速并将其制服,但该男子仍然造成了至少 9 人死亡,26 人受伤的严重后果。短短不到 24 个小时之内,几十条无辜的生命就此毫无理由地消失。

  然而面对着这种严肃的惨剧,美国政界事后的反应却(一如既往地)有点诡异。就跟我们时不时从各个媒体渠道所听到的类似新闻一样,事发后不少美国政治人物再次将这种事件的起因归咎电子游戏上面。

就在面对这种事件时,政客的反应也依然没什么逻辑

  事发后不久,德克萨斯州副州长丹·帕特里克与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共和党人凯文·麦卡锡各自在 FOX 电视台表示,这类枪击案件都是因为电子游戏所致的,因为年轻人能够通过游戏学会杀戮。次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发表讲话,除了与上述两位自己政界上的盟友类似的言论外,他还认为互联网与社交网络也必须对此负责。

  过去因为全世界玩游戏的人实在是太多,在出现这类事件的凶手确实偶尔能因为他们玩过游戏而给政客们制造出借口。然而事实上,截稿之前执法官员都没能找到多少能将电子游戏与这两起事件的凶手联系起来的细节。

  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沉迷游戏,也找不到关于两个人通过游戏学习杀人行为的可能性。唯一沾边的只有在德州凶手的宣言里提到了《使命召唤》,然而那段话却是写着不要去学游戏里那种超级士兵行为,应当把缺乏安保系统的设施当成攻击目标。

  更让政客们尴尬的是,凶手其实恰恰可能就是特朗普的“粉丝”。

就在今年7月,特朗普政府才刚刚加大了对移民人口施加的压力

  有人指出在过去一年里,这位美国总统在个人推特上发表了上千条煽动对移民人口的仇恨与种族主义的言论。而发动袭击的枪手在社交平台上也是个对于非白人种族有着极端看法的人士。目前的证据表明他对于驱除移民的念头便是本次作案的主要动机,作案前的宣言内容也有着不少引用自特朗普发言的痕迹。

  在此之后,且不提与游戏行业有关的人与过去一样站出来为自己申诉,舆论主流也多站到了反对这种将责任扣到电子游戏头上的行为。就像其中一种说法那样:全球各地都在玩电子游戏,像日本与英国的游戏普及率丝毫不亚于美国,但为何唯独美国人会因此丧命于枪下?

  当然,除了政客之外,诸如军火商与枪械店老板,或是部份自称所谓自由主义者倒是相当支持“枪不会杀人”的言论。然而可能是这次煽动电子游戏是暴力行为主要成因的说法不太适用,所以在一片混乱的争议中就出现了新的言论。

  就和过去政客们使用音乐、漫画或是其它文化产物都曾经给枪支惨案背过锅一样,续电子游戏之后另一个替罪者出现了 —— 在美国到处乱跑的野猪。

  既然是争议性话题,每次涉及到枪支案件发生时自然会出现许多声音,其中最多的仍然是民众认为“社会不需要那么多武器”。然而面对这种对于枪支管控的呼吁,其中一位推特用户却反驳——

  “对于住在美国乡村的人来说(有自动武器)是应当的,否则我的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时,我要怎么在几分钟内消灭威胁他们生命的 30~50 头野猪呢?”

迷惑发言(在被狂喷了一顿后他还真把头像改成野猪了)

  对,你没听错。有人觉得在美国农村生活,要时刻面对着至少 30 头野猪的突然袭击。所以他们需要枪、需要随时能从口袋里掏出自动武器,以便自己孩子们被猪拱了之前将其射杀 —— 这里还不提究竟要怎么朝着猪群扫射而不会误伤孩子。

  当然,这只是个不知道神智是否正常的人发出的诡异言论,倒不是哪位政客的官方声明。但它仍然立刻就成为了热门话题被传播到了整个欧美社交网络上,无数人参与到了对这个愚蠢言论的嘲讽中,在短短 24 小时里就让全美后院都塞满了 30~50 头猪。

  这件事之所以可笑,倒不是因为这位父亲居然会在脑海里演练对着身陷猪群里的孩子开枪扫射。而是就连美国人也对于在面对枪支问题时,这种为了推卸责任乱找理由的行为已经司空见惯,逐渐开始觉得说不定哪天没法拿电子游戏做借口了,政客们真的会开始谴责野猪。

囧维克:我的狗被猪给拱了!

  枪支在美国往往没有被视为一种“问题”,而更像是被渲染成了(不太能被我们理解的)“文化”。因随着信息传播高速发展而出现的枪支管控争议,其实是在近代才比较常见的,在更早的时期,美国人对于枪支贩卖可完全是肆无忌惮的。

美国(枪)梦

  自从 1791 年签署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将公民持有及携带枪械武器列为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后,枪支在美国就彻底扎下了根基,在多年来形成了一个伴随着整个社会成长起来的文化符号。同时也催生起了一个足以撼动全国经济命脉的利益网络。

  我们可以将上世纪的西部拓荒运动视为枪支文化诞生的温床。蛮荒边疆时刻伴随左右的威胁,以及拓荒运动本身就带有的侵略性,内外双层的需求下使得当时的西进人士对于随身武器有着极高的依赖性。

  我们没法考察在当时,那些枪械制造与贩卖者们是否就已经有意识地进行传播了,但在这种环境需求下随之而来的确实是各种围绕枪支而生的“传奇”故事。就连我们也对那个在报纸、流言与文学作品里被描绘成暴力横行、快意恩仇的“美式江湖”并不陌生。

西部时代对于枪支崇拜的推广功不可没

  完美展现了西部时代风貌的《荒野大镖客 救赎2》里,这种对枪支的崇拜与依赖就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里头那些带着广告性质的商品目录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二战结束时的民间枪支管控开始,与武器相关的广告就变得更加重要。

  由于当时为了应对大批军人返乡,美国终于开始对枪械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在没有互联网或是别的便利服务的年代,为了向这些有力气没处使的退伍士兵推广新枪,各种千奇百怪、甚至可以说带有一定艺术观赏性的枪支广告随之诞生。

  这其中有把野兽妖魔化的,也能看到煽动种族仇恨、要随时备枪防止有色人种迫害的。就连“让孩子们在起跑线上向竞争对手开火”或是“圣诞节全家人人都有枪射”等现在看起来极为疯狂的神经病广告都很常见。

这种广告放现在只能说“脑子有病”

  直到今天,军火商人们也仍然执着地想要给每个年龄层的孩子都配上一把枪。不开玩笑,他们甚至还推出了名为“Crickett”的品牌系列,专门打造各种.22 口径步枪贩卖给 10 岁以下的未成年儿童。

  而就在 2013 年有人购买了一把该品牌的步枪送给自己 5 岁的儿子,然后男孩在某天家长不在的时候,用其射杀了自己两岁的妹妹。

  不清楚是否因为这次事件看到了商机,Crickett 的各种“儿童步枪”清单里毅然出现了粉红涂装的版本。以期将用户扩展到喜欢可爱事物的小女孩身上 —— 我个人理解这意思大概是你哥哥随时可能开枪杀你,你要学会先把他给崩了......

  政客、商人和其他因为利益关系而需要枪支大规模普及的人,在多年来一直以漂亮的口号为其做着正面的宣传。捍卫持枪权利的人们选择性地忽略了枪支在商业上的成就,而是专注于用个人自由权利,维护正义的手段,守护家人邻里的卫士等等美好形象包装这些杀戮工具。

甚至还有人带着孩子拍摄各种枪支评测节目的

  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其实不少游戏里都曾经出现过对枪支文化的嘲讽。许多涉及到谈论武器的桥段里,经常会说出类似“这就是美国,对吧?”之类的台词。近年来美国社会各界也有不少反对枪支泛滥所推行的各种活动,比如之前不少媒体曾报道出现在美国街头的“共享 M16”。

  2018 年,Steam 上出现过一款嘲讽枪支文化的 VR 游戏《The American Dream》(美国梦...)。它针对美国军火商广告经常出现的“枪支走进千万家”口号,让玩家体验了在日常起居中 24 小时都拿着枪的生活 —— 用枪开易拉罐、用枪炒菜、甚至对着自己孩子屁股开枪来换尿布。

  然而,即便全美各界以反对声为主,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面对着每年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以资本为运转核心的美国是不可能随便放弃这么大产业的。

一家老小枪不离手,多么幸福美满啊)

  但是在面对因为泛滥的枪支、漏洞百出的管理制度、以及烧得越来越旺的种族仇恨环境所爆发的一系列凶杀案后,政客们确实不得不去处理作为作案工具的枪支所面临的争议了。

  美国一年发生的枪击案数量众多,因此政客们在面对舆论声讨时也经常会出现脑子发热的现象。在去年 2 月份弗罗里达州帕克兰高中枪击案过后,特朗普当时曾经发表过不少迷惑言论 —— 既然罪犯有枪,那教师也应该持枪,学校里头的枪支储备不足是校方失职……

  最终,在因为这过于离谱的发言被人口诛笔伐后,白宫方面只能赶紧召集了多位游戏行业高管和知名游戏评论家,进行了一场没有对外公开的所谓的游戏暴力问题圆桌会议。显然如果一个难题解决不了,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它。所以在那次会议里,特朗普的专家团队还(去 YouTube 下载)拼凑了一个专门展现游戏暴力场景的视频,并表示最终的讨论结果是得出了一切问题都是因为游戏太暴力所致。

帕克兰高中枪击案让多数民众再也不相信白宫当局的胡言乱语了

  可惜当时的甩锅效果并不怎么样。因为就和在电影院出现枪支事件时,媒体都会表示“别怪电影”的口吻类似,电子游戏被视为暴力成因也开始不太好使了。

游戏只是替罪羊里的“晚辈”

  最早被政客们用来推脱责任的事物是什么已经无法取证。但如果要说流行文化里第一个被送上审判台、脖子上挂着所谓“世间一切罪行源头”的倒霉蛋,应该要数漫画了。

  从上个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系列新生艺术形式出现以来,文化创作逐渐出现了针对不同年龄与口味的用户的分类。由于这种趋势而产生的,强调展现各种敏感话题与激进元素的作者,就成了卫道士、或是别有用心之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了。

  在 20 世纪初,各种描述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的英雄主义文学,以及必定会伴随着凶杀、暴力与性元素的刑侦犯罪故事频频挑战着主流舆论的底线。在当时,漫画是“不入流”的低俗趣味,别说给孩子们看了,成年人捧着一本漫画书都可能被扣上脑子有病的偏见。

  虽然从一开始,这些创作者们就立志以成人群体以及社会敏感话题为核心,但他们并不受到大众的认可与理解。而另一面来讲,缺乏分级制度的保护,在将这些带有对现实世界反思与讽刺内容的作品摆上货架后,确实无法阻止可能传播到还不应当去接触它们的人群里。

60年代左右因为审核的严格而出现了地下漫画这类分支

  二战结束后,美国逐渐升温的犯罪率与围绕枪支展开的暴力事件,随着影响力越发强大的媒体而不断被搬到公众台前,真正开始就枪支管控形成了巨大的争议。为此,在当时已经臭名昭著的漫画就成为政客们非常便利的甩锅工具了。

  为了应对几乎一片倒的声讨,出版商自行出台了一套专门围绕漫画内容的分级制度:出版者条例。由漫画创作者与出版社执行规范内容,销售渠道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用户做出了分类,各种题材与内容得到了更加具体的类型归属。

  可惜,这并不能阻止漫画最终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如今人们不太可能相信那些所谓文学作品会导致各种罪恶行为的说辞,然而在民众自己也缺乏一定鉴别能力的环境下,不少当时所谓权威人士便能随意渲染漫画的危害性。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魏特汉撰写的《诱惑无辜》一书,就曾自行在书中添加了各种莫须有的内容,断章取义地将漫画描述成专门教唆人犯罪,没有任何故事与逻辑的疯癫创作。

  在被传召到听证会后,不少出版商的老板、或是极少数的理智者在 50 年代曾经试图为漫画进行辩护。然而面对整个社会的不理解、以及各路资本家有意的操作,最终使得漫画在此后多年里都因被确认为导致人们犯罪的主要因素。产业遭到了巨大打击,创作者们被管制在一个极为狭隘的空间里,稍微涉及到哪怕一丁点所谓敏感话题的内容都不允许出现。

这些漫画的内容往往以嘲讽美国主流文化为乐,被扣上罪名对政客也是一举多得

  这种现象持续到了 80 年代初,随着漫画的口碑慢慢转变、以及社会环境的变革,创作者们才再次涉足到了更加具有深度的领域去探索。而在发现拿漫画替罪已经失去效果后,再次面对白宫门口讨要说法的政客们,这次的目标转向了当时兴起的流行音乐上面。

  按道理,音乐甚至比电影这类艺术形式还早出现,所蕴含的产业潜力也不亚于枪支,也不是什么好惹的。所以在当时,被集中抨击的具体来说其实是具有一定争议性的摇滚乐居多。

  80 年代开始对创作需求的与日俱增让音乐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立体。用音乐去诠释与探讨关于战争、死亡或是性与暴力内容的艺术家们,在当时成为了保守人士们的眼中钉。1985年左右,由于发现自己女儿平时听的歌曲里出现了几句带有情色意味的歌词,参议员蒂帕·戈尔女士大发雷霆,表示女儿变坏了都是这些歌曲害的。

后成为副总统夫人的蒂帕本身也是玩音乐的

  于是在她的征集与推动下,组成了由一群政界精英与社会名流组成的团体 —— “家长音乐资源中心”( Parents Music Resource Center,简称 PMRC)。他们在成立后很快就列出了一份他们认为不干净、推崇堕落与教唆犯罪的歌曲清单:Filthy 15。从麦当娜到 AC/DC 等艺人全都榜上有名,成为了舆论口中 80 年代日益少龄化犯罪现象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蒂帕推行的 PMRC 除了要争取政绩外,可能确实也有起到了规范与分级的功劳。只是在这种将歌曲以好/坏分类的方式,将当时那些流行歌曲推向了有心之人的绞刑架上,起到了相当大的推波助澜。

  如今 PMRC 虽然不如以前那么偏激,但也仍然存在并实行着监督。这些因内容具有对年轻人不良影响的歌曲(比如 50 Cent 这类)都会被贴上“家长指导标识”(Parental Advisory),这玩意儿我国对 PMRC 一般俗称“脏标”,并且偶尔也有蔡依林等华语艺人“有幸”被贴上。

  当然,玩摇滚的怎么可能屈服于这种无厘头式的黑锅。被列为黄暴传播者的乐队歌手们都站出来为自己正名,也有不少研究学者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表示质疑,纷纷反抗 PMRC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 几乎与今天电子游戏的现象如出一辙。

麦奶的Dress You Up也在名单里XD

  如果说西进运动与战争时期,推行与宣传枪支文化还算是环境所致,那么在社会趋于稳定、信息发达民众眼界也逐渐提高后,不作为的枪支管控会直接酿成悲剧已经是无法掩盖的事实了。所以每个时代,那些仍然需要枪支拥有一个不受控制的环境的人们,就需要一次次地寻找各种替罪羔羊了。

  电子游戏并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也许哪天我们真的能见到某任总统痛心疾首地谴责——那些在美国到处乱跑的野猪是一切暴力事件的源头。

就跟这些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文化形式一样,专业人士多年来已经广泛地研究过电子游戏与暴力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虽然目前为止确实尚未达成共识,但论证的天平普遍倾向于两者之间不存在什么联系。

  美国心理学会就已经发表过声明,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有暴力表现的游戏和实际进行暴力活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由斯泰森大学心理学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也表示过。不论是暴力电影或游戏,乃至其他形式的文化媒介,都没有证据能表明它们会导致在现实中实施严重暴力行为。

  确实,枪作为一个工业产物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美感,背后所产生的历史文化也值得去探寻。

  就和所有的人造产物一样,枪支本身是无罪的。但就和任何有致命危险性的产物一样,枪支本来就应该是被严格管控的。全世界那么多喜爱枪的人,唯独只有管制不力的美国容易出事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而且真到了猪背锅的那天美国人需要的就不是枪了...

  至于电子游戏,它们就和所有能够容纳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的载体一样,自然也有着多样的表现力——这其中包括时不时会出现的暴力场景,或是以其它具有负面情绪的内容去作为叙事手法。但至少我见过的 99% 以上的游戏都没有主动去宣扬仇恨,更不会推崇你主动对无辜者随意使用暴力。

  几十年来,美国政客们从未拿出过一个能让人信服的说法,为毫无作为的枪支管控找到合适理由。而在面对民众的声讨,专家的证据和舆论压力下,他们只能不断寻找可以缓燃眉之急的借口,将风向转到其它稍微沾边的事物上。

  我们当然明白,文化产物确实可能给一个人灌输不好的思想,但它们从来都没有成为事件主因的证据(除非凶手是拿着 CD 唱片或游戏卡带把人脑袋敲破)。没有哪个少女会在听了摇滚后立马堕落,也不会有什么精神正常的人会在玩了游戏后立刻上街开枪杀人。

  文化作品不会杀人,愚蠢、冷漠、贪婪与仇恨才是驱使凶手扣动扳机的动力。


1:管理员给你移区后会显示移到了你之前发帖的区。 2:点击我作为楼主发帖时一楼下的图片签名,可以跳转到站规教程贴。 3:多次水贴水回复会封号哦? 4:不知道回什么的时候就点“里世界专属”,一键随机生成几种回复内容。 5:祝你在里世界玩得愉快!
最新回复 (8)
  • 联盟X 2019-8-22
    0 2
    呜呼
    匡扶汉室!
  • 咸咸曼鱼 2019-8-22
    0 3
    <(`^´)>
    心情大好!
  • 清风染睫 2019-8-22
    0 4
    美国枪多是因为军工企业啊,军工企业追求利益就必然会这样,没有其它原因,怪别的干嘛
    若我死去,请将月亮埋进我的坟墓里
  • 联盟X 2019-8-22
    1 5

    细想真是讽刺,美利坚口口声声说着人权民主却连自己百姓都保护不好,人身安全我想这是最基本的人权了吧(一笑)。
    又想来,资本主义把自己的獠牙掩饰得再深,外表粉饰得再漂亮,都改变不了其政府本质上是为资本家服务的本质。(再笑)
    不过有人向往这样的“理想彼岸”(又一笑)这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匡扶汉室!
  • 越来越透明兽 2019-8-22
    0 6
    想想看美国一开始是靠什么暴富的,再看看资本家及其傀儡的作为也没什么奇怪的了
    我们相信奇迹
  • 小无 2019-8-22
    0 7
    一个靠战争发财的怪物你却想拔掉它的獠牙?
    网络lsp
  • 0 8
    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
    神州平板我看行!
  • 0 9
    steam2017me 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
    今天也是杀猪的好日子呢
    神州平板我看行!
    • ACG里世界
      10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