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给了人们吐槽“直男癌”的优越感,还不是被资本家玩的月不敷出……
一个描述性倾向的词,为何变为一个描述某种气质、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的词?它是“平权话语”的一次胜利吗?如果你在知乎搜索“直男”,能看到一万七千多人关注的一万多个相关问题。
黑幕测试
“直男,指在任何情况环境下都只对女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男性,也就是异性恋男性。”这是知乎“直男”话题下对直男的定义。
但是查看相关问题,却发现这两个字所指涉的含义要比这含混和丰富许多,已经远远超出性倾向的范畴。
如果把搜索结果的事件设定到三个月内,则会发现大多数问题中,对直男的描述都不是一个中性词。比如有人问自己太“直男”,想要改变该如何做;有人问和直男交流有多可怕;有人问和直男谈恋爱甜不甜。
图源:知乎截图
一个描述性倾向的词,为何变为一个描述某种气质、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的词?它是“平权话语”的一次胜利吗?
一切都要从“直男癌”开始说起。通过谷歌、百度两个搜索引擎检索可以发现,这个词在网络上广泛流行开来,大概是在2014年左右。在这之前,“直男癌”这个词只零星地出现在一些小圈子里,使用者尤以性小众群体为主,后来逐渐扩散到微博、豆瓣等大众社交平台上。
2014年6月末,一篇题为《姑娘,你身边有“直男癌”患者吗?》的文章第一次以相对集中的形式列举了“直男癌”的种种“病征”,还附上了14个“病例”。文章把“直男癌”定义为“活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里,时时向别人透露出对对方的不顺眼及不满,并略带大男子主义的人”。更具体一些,文章定义的这一群体,往往有这样的特征:
审美低劣且不自知,
歧视和物化女性,
极度自恋并以自我为中心,
其他附加特征:酸葡萄心理(“美女都是假的”),妈宝(“我妈说……”)等等。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有一个近似“直男癌”的词:厌女症。在女权主义理论中,它被认为是一种跟种族歧视或者反犹太主义相类似的、为了维持父权制的意识形态。
英国作家、记者Joan Smith
英国作家、记者Joan Smith在《厌女症》(Misogynies)一书中写到:“厌女症”(misogyny)是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和种种意识形态表现形式之中的‘病症’,表现为对女性化、女性倾向以及一切与女性相关的事物和意义的厌恶,并把妇女,尤其是妇女的性,当作死亡与痛苦,而不是当作生命和快乐的象征。”
一般认为,“厌女症”并不是只存在于男性身上的一种“病症”。它在男性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性身上就表现为自我厌恶。
仔细观察中国互联网“直男癌”的使用语境,它所指涉的核心病症,就是性别研究领域里高频出现过的“厌女症”:对“女司机”的嘲讽、鉴定“绿茶婊”“easy girl”,职场中对“女领导”的刻板成见,以及对男权话语的无限度迎合和利用等等——ayawawa就被视作“直男癌”的帮凶,亦有人论断,她就是“直男癌”的代表之一。
曾引起广泛争议的ayawawa
不过,除了厌女,“直男癌”还包含了审美差、外貌条件低差、经济条件不好、性格自恋等更广泛的含义。
外貌攻击是吐槽“直男癌”最流行的路径之一:“真是越丑越直男癌。”网易曾做过一个分析,抓取300万字的文本分析后,“穷丑矮胖”被归为“直男癌”第四阶段——最高级阶段的其中一个病症。
相比“大男子主义”“厌女症”“男权主义”等相对传统的评价体系,“直男癌”在语义上的膨胀,或与职场和消费领域话语权的逐渐上升不无关系——“穷丑矮胖”,只有在城市文化的评价体系中,才会浓缩为一种“罪”或者“病”,它往往暗含着和自律、勤奋等相反的人格特征判断。
而“直男无审美”也是网络流行的迷思之一。我们很难将“直男审美”做一个统一的归类,而时尚穿搭博主们对它的态度也是暧昧不明:一方面,“直男审美就是没有审美”,另一方面,你能看到大量关于“直男斩”“直男穿搭直男”的推送和营销。
有观点认为,对“直男审美”的吐槽,和消费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有数据表明,中国的消费者是顶级奢侈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比例达到全部奢侈品消费的25%,其中,女性是购买奢侈品的主力。“直男”二字被运用进营销手段,可能是一种引起消费者共鸣和购买冲动的方式之一——广告和商家输出的是审美,也是一套生活方式和消费观。
“直男斩"口红
“直男”在语义上有和“直男癌”重合的趋势,但它涵盖的范围更广,也更加模糊。如果说两者都包含了“厌女”和“审美/外貌差”的意思,通过检索我们发现,“直男”还表现为一种男女交往中“没有情趣”“情商低”“不了解女性心理”的特点:在各种社交平台,询问关于如何和直男谈恋爱的帖子比比皆是。
在这些帖子的描述中,一个直男男朋友是被排除在理想男性的体系之外的——尽管他是“直男”最字面意义上的那个“异性恋男性”。比如,知乎上一个提问的标题为:如何将没有谈过恋爱的男孩子(直男对象) 培养成称心如意的恋人(男朋友)?
不过这两个词,在多数研究和讨论里,都被视作对传统男性气质的贬低。有人为“直男”正名的时候,便会搬出高仓健这样的硬汉市场的式微,来说明男性气质的衰落。
高仓健
“男性气质”又是什么呢?詹姆斯·R.玛哈里克等人所建构的“遵从男性气质规范量表”包含了11项特质:赢、控制情绪、冒险、暴力、掌控、花心、独立、工作首位、支配女性、蔑视同性恋、追求地位。尽管是基于西方社会建立的量表,但这和我们汉语中“像个男人”的这样的评价体系大致也是重合的。
社会学家Raewyn Connell的经典著作《男性气质》(Masculinities)认为我们今天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对“男性气质”的认识,是一种现代性的建构。她在这本书里引用了西方社会中的男性标准:不带女人气的人,声名显赫的人、坚毅果敢的人以及严厉教训对手的人。
《男性气质》(Masculinities)封面
她认为,男性气质的形成,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中,个人主义力量崛起、职业分工、以及职业军队的建立等等密不可分。“企业家文化和商业资本主义的工作场所将男性气质形成并制度化,创建在了账房、仓库和交易中性别化的劳动和权利,并加以合法化。”
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上述的“理想男性”或者说“标准男性”。一个男人,如果表现出脆弱、不理性、社会地位不够高、不表现出对性的充分热情等等,就被视作“不那么男人”。
Raewyn Connell认为男性气质是一种现代性的建构
同样,在汉语中,“像个男人一样”,也包含了一种对“理想男性”的期待: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像个男人一样离开她、像个男人一样思考……“像个男人”是一种标准,以至于有大量网文要求或建议年轻女孩也“像个男人一样生活”——它意味着独立、自主、理性、勤奋等等正面气质——这些都可以归于现代理性对一个城市人的要求。
回到当下对“直男”群体的贬损,我们能把它看作一种“男性气质”的衰落吗?虽然传统男性气质中包含了大男子主义、认为男女不平权等特征,人们吐槽“直男”的时候,针对男性气质的这一部分火力全开,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 “直男”,恰恰也是那群不够接近“理想男性”现代性人格的群体。
吉列广告引起争议
近年英语互联网上流行一个词,叫“有毒害的男性气质” (toxic masculinity),有时它在中文的语境下被翻译为“直男癌”。
去年1月,剃须刀品牌吉列响应#MeToo运动而推出的广告曾把这一话题推到社交媒体讨论的高峰。这则广告前半段对“男子气”的诸多行为借口提出了质疑,比如欺凌斗殴、男人在会议中向女人说教等等;视频后半段,则以男人在日常生活中挺身而出,纠正彼此不当的行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女性为收尾。
这则广告在网络引起两极分化的争议。相当一部分男性表示自己“被冒犯”了,有些男士甚至声称这则视频“阉割”了他们,呼吁抵制吉列。他们认为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性骚扰女人,不是每个男人都对男同性恋有偏见,也不是每个男人都提倡父权社会。
而这和中国“直男”群体发出的反驳之声异曲同工。在“豆瓣直男宇宙”小组里,“不恐同、不排同”是组规之一;而一些为“直男”辩护的文章,也往往声明自己支持“性别平权”理念,反对“直男”群体被“污名化”,它们都试图将“直男”重新赋予原先的“异性恋男性”含义,以及“上进”“好强”“愿意倾听和沟通”等色彩。
吉列广告提出了一个颇具“性别政治”意味的问题:“这是男人能够达到最好的样子吗?”而我们在吐槽“直男”的时候,心里大概也有一个“男人能达到的最好样子”。
大概,“男性气质”“理想丈夫"的幽灵,依旧在支配着人们的性别期待。
参考资料
1. 从“娘炮”到“有毒害的男子气概”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1263?archive
2. 贬损“直男” 与污名化“女权”一样 都是偏见 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vDwXuf?s=&appid=oppobrowser2
3. “直男”的演变——我们调侃“直男”时到底在调侃什么?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950797/
4. “明学”狂欢:男性气质焦虑的另类注脚 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9/10/063282.html?sh=top
5. 分析了300万字文本后,我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直男癌 https://data.163.com/17/0830/19/CT43NV6M000181IU.html
6.从“直男” 到“直男精神” 再到“直男癌”,《视听》2019年9月
7.男性气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厌女 日本的女性嫌恶,上海三联书店
以上转载:https://www.allnow.com/post/5e80d3180152e30001f43bca
最后于 2021-2-20
被Roogle编辑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