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界九地之图: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图、天人合一圖图(转自禅林网 畫嫿整理自慧日佛藝博客 敦煌藏經洞公眾號、百度)

tuhou 2020-4-26 13285

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P.2824文/ 隆日编译整理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国宝《三界九地之图》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图,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图、佛教天人合一图。

此图系依据唐玄奘所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著作,《阿毗达摩俱舍论》(简称《俱舍论》) 所绘制。《俱舍论》是公元4 至5 世纪时印度佛教哲学家世亲菩萨的著作, 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过渡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图》是玄奘弟子宣传俱舍学说时所用的一种图解讲义稿,是一份极其珍贵的佛教思想史图像资料。

《三界九地之图》系一竖长卷,从下往上描绘了虚空、风轮、水轮、金轮、地狱、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宫、月宫、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等; 所谓“三界”, 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所谓“九地”, 为欲界的五趣杂居地, 色界的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静地, 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关于《三界九地之图》的研究文章甚少,其中以胡同庆先生所撰【《三界九地之图》内容考证】一文最有影响,但美中不足的是该文缺少图像资料。参考胡同庆先生的精彩内容及其他相关资料,结合法国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P.2824号国宝,隆日试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解”这一稀世珍宝---《三界九地之图》,以飨诸位同修。但因《三界九地》内容浩瀚广博,非吾辈所能“详解”,仅以此“管窥之见”,抛砖引玉而已。


【九地】

又称九有。有情居止之世界,可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依禅定三昧之深浅,色界、无色界复分为四禅天、四无色天,与之欲界,计立九种有情之住地,称为九地或九有(九种生存)。

九者即:

(一)欲界五趣地,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杂居之所,故又称五趣杂居地(或杂住地)。

(二)离生喜乐地,离欲界恶后,所生得之喜乐。色界初禅天属此。

(三)定生喜乐地,由定所产生之殊胜喜乐之境地。色界第二禅天属此。

(四)离喜妙乐地,离于前地之喜,而身得胜乐之境地。色界第三禅天属此。

(五)舍念清净地,舍前前地之喜与前地之乐,而心达安静平等(即舍)、自觉(即念)之清净境地。色界第四禅天属此。

(六)空无边处地,离色界之物质性,而证得虚空无边自在性之境地。无色界第一天属此。

(七)识无边处地,得识无限阔达性之境地。无色界第二天属此。

(八)无所有处地,离前二地之动性,沉潜于‘一无所有’之寂静想境地。无色界第三天属此。

(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有想与无想俱离,而不偏于有无,达平等安静之境地。无色界第四天(即有顶天)属此。

又于四禅天中之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定,以及四无色定中之下三无色定(即除非想非非想处定以外者)等九定,虽属有漏定,但其境地乃为起无漏定之强力依所,故称无漏九地。〔杂阿含经卷十七、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一、卷一四一、俱舍论卷二十八、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七十七〕


【三界】


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


一、欲界,有淫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

二、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谓为身体,谓为宫殿,物质的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禅定之浅深粗妙分四级,称为四禅天,新曰静虑。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参见:四禅天))。

三、无色界,此界无一色,无一物质的物,无身体,亦无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无色。此既为无物质之世界。则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报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为四无色。又曰四空处((参见:四空处)),说出俱舍论世间品,三界义。


46a24dbb91e34c4ba5fb68b7a0b1e271.jpeg

下面我们由下至上

分成八段来进行解读:


1-虚空与三轮

2-地狱之门

3-须弥山

4-欲界六天

5-色界十八天

6-无色界四天

7-三界九十八烦恼

8-详解三界九地




1 虚空与风轮、水轮、火轮

898c0d489f4d4c01965d28ee21d296f2.jpeg

【虚空、风轮、水轮、金轮】

位于画面最下方的几排条状, 一条淡淡的粗犷的笔触以示风轮; 风轮下面自然表示的是虚空; 风轮上方的波浪状内有一些水纹和水涡, 以示水轮; 水轮上有两排图案, 每排有五个房屋状图案, 这可能表示金轮。

三界九地之图是一个立轴,读解应该自下而上,其基础在最下部,一切依托于虚空、也来源于虚空,虚空之上有风轮、水轮、金轮,是依据《俱舍论》第11卷的文字描述所绘制的。

3abd9c0a86ac43c58b0f7ccf08c81aad.jpeg

《俱舍论》卷11 云: “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 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 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金, 此水金轮广, 径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围此三倍。论曰: 许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 谓诸有情业增上力, 先于最下依止虚空, 有风轮生广无数, 厚十六亿逾缮那, 如是风轮其体坚密, 假设有一大诺健那, 以金刚轮奋威悬击, 金刚有碎风轮无损。又诸有情业增上力, 起大云雨澍风轮上, 滴如车轴积水成轮, 如是水轮于未凝结位深十一亿二万逾缮那。

以上为虚空三轮段



2 地狱之门

38ac051a8894424fa3ca6f5d60e64677.jpeg


【地狱之门】

地狱位于下部金轮之上,九山八海之下。画面中央是一大庑殿形建筑, 屋顶有一对鸱吻。殿前和两侧绘铁门, 殿前铁门上横挂一锁, 殿两侧铁门上各竖挂一锁, 另外绘城墙状的围墙。画面左侧围墙前绘一鬼(已模糊不清) , 上方竖写榜题“鬼趣”; 右侧围墙前绘一马状动物, 上方竖写榜题“畜趣”。殿前铁门下方亦绘一大庑殿屋顶, 上有鸱吻一对。

04c18492b4e145e28fc18d854fe15d56.jpeg

26391977fcb84f2eb69eabc39e787201.jpeg

22d2c4ec093c40528e213458fc530f8d.jpeg

画面上方中央有竖写13行榜题, 从右往左为:


劫八无间一中劫六千七极炎热半中


劫四号叫四千五大号叫八千六炎


热万一等活寿五百岁


二黑绳一千三众合二千六青


莲花七红莲花八大红莲花一


炮二炮烈三蝎哲沾四哧哧凡五


虎虎凡百年除一粒后后倍


二十安页部陀寿量婆一诃麻寿


为一昼夜寿量亦同彼等活等


上六如次以六天为火唐煨尸粪锋


刃烈河增上七木奈洛迦八


增皆十六此下过二万


无间深广同


041c8b248345495e8fce2e81e3e7a430.jpeg

此段榜题的后半部分与《俱舍论》颂文完全吻合, 只是个别字有误。不仅榜题与经文颇吻合, 其图像亦是依据有关经文所绘, 如图中地狱的铁墙铁门画面两侧是“畜趣”、“鬼趣”。所谓趣, 即众生所往之国土。《俱舍论》卷8 曰:“趣谓所往。”“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傍生即畜生; 畜趣、鬼趣亦称畜道、鬼道。

以上为地狱段


3 须弥山

54fa7ba9c77a470995a878af61d010aa.jpeg


【九山八海】

九山八海位于地狱的上方,图像是以须弥山(亦称“妙高山”“苏迷卢山”) 为中心, 周围绘七圈黄色环状以示逾健达罗山、伊沙驮罗山等七金山, 七山之外有一状似围墙的铁围山, 七山与铁围山之间绘四大洲。九山即须弥山、七金山和铁围山, 九山之间即八海。

b1f806eda7c740c3a75ca30984f67679.jpeg

1、须弥山脚---九山八海四州

上述画面的中心竖写一行榜题“七金山”。画面左上侧(铁围山外) 竖写三行榜题,从右往左为“安页湿缚羯奴手毗那怛迦山尼民达罗山逾健达罗/ 山伊沙驮罗山去曷地洛迦山须达梨舍那于大州等/ 外有铁围山前七金所成苏迷卢四宝”。

四大洲位于七金山与铁围山之间的咸水海内。南瞻部洲绘于画面下方, 状如车, 其上竖写榜题“南瞻部州”; 东胜身洲绘于画面右侧, 状半月形, 其上竖写榜题“东胜申州”; 西牛货洲绘于画面左侧, 状圆月形, 其上竖写榜题“西牛俱州”; 北俱卢洲被图中须弥山所遮挡,所以本图中未绘出。

19fd71394895419296c8f2fce880cf44.jpeg

一、东胜神洲,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瞻部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

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逾缮那。华言限量。身长,代表造作诸业之能力。寿命,代表福报的多少。土,代表法;弗于逮相比阎浮提土极广大且妙。

二、南赡部洲,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阎浮是树。提是洲名。因树立称。故名阎浮提。在须弥山南。其土南狭北广。形如车厢。从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多长三肘半。于中有长四肘者。人寿百岁。中夭者多。(这儿)

三、西牛贺洲。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为彼多牛。以牛为货。故名牛货。佛言其多牛、多马、多珠玉。在须弥山西。其土形如满月。纵广八千由旬。人面亦如满月。人身长十六肘。人寿五百岁。

四、北俱芦洲,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以其土胜三洲故也。在须弥山北。其土正方。犹如池沼。纵广一万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长三十二肘。人寿一千岁。命无中夭。


2、须弥山腰---日宫、月宫、坚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

5be30fc63e43466bbf06e9a38598fca8.jpeg

【日宫、月宫、坚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

位于九山八海上方, 须弥山山腰左右两侧。日宫在右侧, 圆形, 内绘一三足乌, 其上竖写榜题“日宫”;月宫在左侧, 圆形, 其上竖写榜题曰“月宫”。

《俱舍论》卷11 云: “日月迷卢半, 五十一五十。夜半日没中, 日出四州等。”

日宫和月宫。日宫在右侧,圆形,内绘一只鸟,俗称金乌,金乌形象原为二足,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此后二足与三足并存,推测为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神鸟乌鸦,为区别于世间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故称三足乌。该图金乌居于日中,有二足,其上竖写榜题“日宫”。

07ba70eb5f7d44c886ddaffbefa6d7c0.jpeg

【日宫】

日宫右侧竖写三段榜题,

一为:妙高层有四(角)相去各一千傍出六十千/

八四二千量坚守及持鬘恒憍天王众

二为:寿命五百岁(这是对四天王天的注释)

三为:“日月迷卢半,五十一五(十),夜半日没中,日出四州等”,

此句出自《俱舍论》第十一卷。

1f54b394750549fd9061d1af5ace2777.jpeg

月宫在左侧,圆形,内绘树状物不能确认,一般在敦煌绘画中多绘桂树以代表月宫,有绘制精细者,桂树旁边有兔子,对于此图,有理由推测为桂树。其上竖写榜题曰“月宫”。

c6376940a511467ca5bf532fa637c368.jpeg

【月宫】

月宫左侧竖写四段榜题,

一为:身长半里(这是对四天王天的注释)

二为:頞湿缚羯拏毗耶恒迦山居艮达罗山逾健达罗/

三为:山伊沙驮罗山朅地洛迦山顶达梨舍耶于大州等/

四为:外有轮铁围山前七金所成苏迷卢四宝

位于榜题“七金山”之上的须弥山山脚间,在山前面绘有四层大庑殿状殿堂,每层屋顶均有一对鸱吻。殿堂中间均竖有榜题,自下而上依次为坚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天的位置与日宫、月宫相平行。

c7e2f9420162476c930b6839f1b4bda9.jpeg

【坚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

位于榜题“七金山”之上、“帝释宫”之下的须弥山山脚至山腰之间, 在以山形为背景的前面绘四层大庑殿状殿堂, 每层殿堂屋顶都有一对鸱吻。殿堂中间均竖写有榜题, 从下往上为“坚守天、持鬘天、恒憍天、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天的位置与日宫、月宫相平行。画面右侧竖写三行榜题“妙高层有四相去各一千傍出六十千/ 八四二千量坚守及持鬘恒憍天王众———/ 寿命五百岁”。另外月宫左侧有一行竖写榜题“身长半里”。

佛教的世界:一日月绕一须弥山,外围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须弥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两段,下段分为四层,第一层名坚手天,第二层名持鬘天,第三层名恒憍(亦译常放逸)天,为四天王所统帅之夜叉神所居,属于鬼类,非天道所摄,一说第三层之上还有日月星宿天,为日月星宿诸神所居;第四层为四天王天,与日月在一水平面上。须弥山顶为忉利天,此天与四天王天皆地居。

依上述三轮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洲构成的国土,称为一世界或一须弥世界。一千个须弥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倍的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由于有小中大的区别,所以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为一佛的化境。此世界乃是为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作依止,相对于有情世间,而称为器世间。

3、须弥山顶---帝释宫、忉利天、圆生树、善法堂

305a90b9cec24fdb9d77c26b7f3531a8.jpeg

【帝释宫、忉利天、圆生树、善法堂】

位于“四大天王”及“日宫”、“月宫”上方的须弥山顶。

2ced9e3ea24b475da3891206352d69c0.jpeg

【帝释宫】

位于“四大天”与“日宫”、“月宫”之上的须弥山顶,画面中央下部绘一大庑殿状宫殿, 屋顶有一对鸱吻, 殿前竖写榜题“帝释宫”, 殿前两侧各绘一山峰。

e3a9b8bf8b584d708f0a97f40fc34537.jpeg

【忉利天】

忉利天,殿后上部中央绘大庑殿状殿堂,第二层中间竖写两行榜题“忉利天寿命一千/秋身长一里”。

31963d7295fc44928141e99785249d69.jpeg

【圆生树】

即波利质多树; 波利质多,梵语pārijāta 或 pārijātaka, pāriyātraka,巴利语pāricchattaka。系忉利天宫之树名。又作波利耶怛罗拘陀罗树、波利耶多树、婆利质多罗树、婆疑质垢树、婆利耶怛罗拘陀罗树、婆唎耶呾罗拘毗陀罗树、婆利阇多迦树。意译为圆生树、昼度树、香遍树。以其为树中之王,又称天树王。

第三层殿堂两侧各绘一小殿堂,右侧绘一棵树,上方竖写榜题“圆生树”,“圆”字残缺但可以辨认,圆生树,有珊瑚树之称,此树在忉利天善见城之东北角,位于杂乱园与欢喜园间,周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其根茎枝叶花果皆有香气,能遍熏忉利天宫,故称香遍树。此树有神,名为漫陀,作伎乐以自娱,故成为三十三天娱乐之所。

佛曾在此树下为母说法三月。杂阿含曰:“一切树中,波利质多罗为第一。”俱舍论颂疏曰:“妙香芬馥,顺风熏满百由缮那,逆风时犹遍五十。”

d3c95f9dcc8b411b83087dacdd246ee3.jpeg


【善法堂】

左侧绘一个小殿堂,上方竖写榜题“善法堂”,位于须弥山顶善见城外之西南角,为忉利天诸天众之集会所。每逢三斋日,天众集于此堂,详论人、天之善恶,并制服阿修罗。依起世经卷六所载,此堂纵广各五百由旬,有七重栏楯、七重铃网,皆为七宝所成,四方诸门皆楼橹台观,亦为七宝所成,其地为青琉璃宝,柔软细滑,触之如迦旃邻提衣。堂中央有一宝柱,高二十由旬,柱下设帝释天之座,高一由旬,方半由旬,左右各有十六小天王之座。又大唐西域记卷四载,如来往昔曾居于此堂,为其母说法。

9f7bdb049d6b479fa66632bc66031f9f.jpeg

位于“圆生树”后的山峰右上方, 首先是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 然后其下从右往左竖写四行榜题“妙高顶八万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有守所住中宫名善/ 现周围万逾缮那高一半金城杂饰地柔软中有殊胜殿周/ 围千逾缮那外四苑庄严众车粗杂戏妙池居四方相去各廿/ 东地有圆生树西南有善法堂帝释处中宫卅二臣位”。

《俱舍论》卷11 云: “颂曰: 妙高顶八万, 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峰, 金刚手所住。中宫名善见, 周万逾缮那; 高一半金城, 杂饰地柔软; 中有殊胜殿, 周千逾缮那; 外四苑庄严, 众车粗杂喜; 妙池居四方, 相去各二十, 东北圆生树, 西南善法堂。”

以上为须弥山段


4 欲界六天

f628a487d9274e5ebcfc43d61358389f.jpeg


【欲界六天】

所谓欲界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三十三天) 和夜摩天、兜率天(睹史多天) 、化乐天(乐变化天) 、他化自在天。

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三十三天)前面已经介绍过,另四天位于忉利天之上, 为四层大庑殿状殿堂, 屋顶均有一对鸱吻, 两侧均绘云彩。左右二侧有文字介绍,并有红线指引对应殿堂。

bb42eba6c74243bb8074a1a1868ac18e.jpeg

第六层殿堂前从右往左竖写两行榜题“欲界/ 六天”。

第三层殿堂右侧从左往右竖写三行榜题“夜魔天寿/ 命二千岁身/ 长二里”,左侧从右往左竖写三行榜题“兜率天寿/ 命四千岁身/ 长四里”。

第四层殿堂右上侧从左往右竖写四行榜题“欲界五趣/ 化乐天寿/ 命八千岁身/ 长八千八里”,其左侧从右往左竖写三行榜题“他化自在/ 天寿命一万/ 六千岁长/ 一十六由旬”。

1a258488eec84bbab2ee5f23207fed6a.jpeg

以上为四天的榜题,而四天王天、忉利天在欲界最下方,可参考图片找到其位置。在欲界六天的右上方有榜题“一欲界五趣地”,即九地中的最低处、第一地----五趣杂居地。

下图为欲界六天的所在位置:

7d78d2014f554f34ae8be03ac50b0ab0.jpeg九地之一,欲界五趣地

0bad7f6d0aa04177a1531c2e7f4b5a62.jpeg欲界六天的榜题文字:

24fcd29f525f447db2b0801c5f8b0cff.jpeg

三界中的欲界:是众生居住生活的地方,人有五欲,《佛遗教经》有“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一句,五欲,是耳、目、鼻、口、心的欲求,即财、色、名、食、睡,是由色、声、香、味、触五境所引起。为五欲所牵绊的人,其根源是不知足。类似于现代语言中的冒牌“刚需”,以得到为目的,以刚需为理由。持五戒,修十善,广泛布施,修“散”可入欲界天。

以上为欲界六天段


5 色界十八天

d8ecc2c262884735b33d643b0eb09fd4.jpeg

【色界十八天】

色界十八天即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和四禅九天。其图像位于欲界六天之上, 计17层大庑殿状殿堂,图中有红线指引对应殿堂的介绍榜题。另有一层无想天殿堂平行于广果天殿堂 , 尾顶均有一对鸱吻, 殿堂两侧均有云彩。各殿堂的介绍榜题可沿红线指引找到。

色,质碍为义。此界有情不但无男女欲,复离段食,寂静清净,唯有胜妙之形色,正报的色身,依报之宫殿国土殊妙精好名为色界。欲界虽亦有色,然彼欲胜但言欲。有色诸天修四种禅定所生之处,因禅定有四种浅深,生处亦有四处之高下。
初禅有三天:
(一) 梵众天:大梵所领所化。
(二) 梵辅天:大梵之辅相。
(三) 大梵天:广善所生。此三天离欲界欲,寂静清净故称梵天。
二禅有三天:
(一) 少光天:谓此天内光明最少。
(二) 无量光天:光明转增其量难限。
(三) 极光净天:光明胜前。又称光音天,以光为语,口出净光。
三禅三天:
(一) 少净天:意有乐受,离喜受乐为净,净不及上位名少净天。
(二) 无量净天:此净转胜其量难限。
(三) 遍净天:此净周遍。
四禅八天:
(一) 无云天:前诸天依云而居,此天依空而住。
(二) 福生天:有胜福力。
(三) 广果天:果报最胜。又有于此立无想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名无想。为广果天摄,无别处所。
(四) 无烦天:无烦杂。
(五) 无热天:意乐调柔,离诸热恼。
(六) 善见天:见极清彻。
(七) 善现天:果德易彰。
(八)色究竟天:有色天中更无有处能过于此。后之五天为五净居天,是三果圣者所生之天处。或于色究竟天上立大自在天居色界顶,主大千界有大势力。

1a04c80f1de44636a298e65ac07d468b.jpeg081ec6700f3b49ecab2e79dcea905b4d.jpeg

右侧榜题,位于“圆生树”后的山峰右上方,首先是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其下竖写四行榜题:

妙高顶八万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有守所住中宫名善/

现周围万逾缮那高一半金城杂饰地柔软中有殊胜殿周/

围千逾缮那外四苑庄严众车粗杂戏妙池居四方相去各廿/

东地有圆生树西南有善法堂帝释处中宫卅二臣位

1454e768d8af412c8364a169790fbea3.jpeg

在画面上,与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相关的榜题还有三处:

1、左下侧,首先是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其下从左往右竖写两行榜题“四大州日月苏迷卢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俱同一成坏”。

2、右下侧,首先竖写一行榜题“俱舍云”,其下从右往左竖写三行榜题“瞻部州人量三肘半四肘东西北州人倍倍增如此/欲天俱卢舍/四分一一增色界逾缮那初四增半半此上半半增唯无云减三”。

3、左上侧,首先竖写一行榜题“俱舍颂云”,其下从左往右竖写三行榜题“北州定千岁东西半半咸南州寿不定后十初颇量/增人间五十年下天一昼夜乘斯寿五百上倍倍增/色无昼夜殊胜寿命等身量无色初二万后后二二”。

此四个榜题皆出自《俱舍经颂》。

以上四处榜题在图中的位置如下:

bd89019e82194568ac329deede5d2933.jpeg

da7be807787e4cfb89868524a61d3206.jpeg

《俱舍论》第十一卷,“颂曰:妙高顶八万,三十三天(忉利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中宫名善见,周万逾缮那;高一半金城,杂饰地柔软,中有殊胜殿,周千逾缮那,外四苑庄严,众车粗杂喜;妙池居四方,相去各二十,东北圆生树,西南善法堂”。

ef997462e45c45fca1cc80cf362a55c7.jpeg



“无想天”:又作无想有情天、无想众生天、少广天、福德天。色界天之一。即修无想定所感之异熟果报。生此天者,念想灭尽,仅存色身及不相应行蕴,故称无想天。此天为外道婆罗门之最高涅槃处,亦为异生凡夫以‘出离想’作意,修无想定,所感得的异熟之果报,称为无想果,或无想异熟、无想事、无想报。此天之位置,有部与经部摄之于第四禅天之广果天,不另立别处;上座部则于广果天之上,别立无想天一处。此外,此天众生之身长有五百由旬,寿命为五百大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七谓一千大劫),寿终之时,再生念想,而堕欲界。[起世经卷八、俱舍论卷五、瑜伽师地论卷四]


09d49ca8aa2d4d19ac272a1ae2ed04ac.jpeg

三界中的色界:就是禅天,色,非颜色,亦非女色,而是人们对物质现象的认识,主要通过颜色(显色)与形状(形色)这样的两个渠道,得到精神上的快乐,所以,佛教把物质现象叫做色;色界,比欲界的生命层次要高,因为欲界享受的是物欲的快乐,而色界享受的是禅悦的快乐。前者是物质的,后者则是精神的。修“禅”可入色界天。

以上色界十八天


6 无色界四天

f416fc486a7c41bb95b74257da1f2780.jpeg

【无色界四天】

无色界位于“色界一十八天”之上,此图的最顶端。其表现形式比较特殊, 只有几条榜题, 没有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所居住的那种大庑殿状殿堂。中间连接色界的一条竖长方框内,分格书写“非想地”、“无所有”、“识处天”、“空处天”; 该竖长方框左右两侧又各有一条竖长方框, 右侧竖长方框内分格书写“非想地寿命八万劫”、“六空处地二万劫”, 左侧竖长方框内分格书写“无所有地六万劫”、“七识地寿四万劫”。中间竖长方框之上连接一方框, 框内从右往左竖写两条榜题“无色界/ 有四天”, 两条榜题间有分格线, 榜题亦有框界。在此方框之上又绘一方框和三角形顶, 顶部饰一摩尼宝珠, 两侧有波状和云状图案, 方框内从右往左竖写两条榜题“三界九/ 地之图”为全图题名。

f02cf23ee0d544f39612b6944b09d42e.jpeg

无色界为三界之一,又称无色天,是三界中最高一界。“色”是质碍的意思,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无色界是纯精神生活的世界,它是通过修四种空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获得的果报。

534d067277774ae8a9aac1b7ba6d1857.jpeg

无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浅而分四种差别即无色界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在此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天之尽头处了。

1、空无边处,为四无色处之最初阶段。初修无色定,必厌弃物质世界,一心思惟无边无际之空观,使心与无边之空相应,这就是所谓空无边处。

2、识无边处,从厌弃外界物质世界之质碍,进一步修习内心心识,以心与心识作无边无际之观。此即为识无边处。

3、无所有处,既否定外界物质之质碍,又否定内心心识,唯思内外一切无所有。以修此无所有观而得生天之果报,即无所有处。

4、非想非非想处,又称非有想非无想处。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极静极妙之境界,以无各种粗想而称非想,又因其想未绝,尚有细想,所以为非非想。

以上无色界四天段


7 三界九十八使

03ffc6d4d2584a13842ae703d044cf1c.jpeg

【三界九十八烦恼】

使,即烦恼之异名, 又谓作随眠。因烦恼紧随于人, 系缚三界使不出离, 昏滞如眠, 故名使和随眠。

三界九十八使由以下二部分内容构成:

见谛门八十八使(欲界有三十二使,色界有二十八使,无色界二十八使)。

思惟门十使(欲界有四使,色界有三使,无色界有三使)。

次十使而辨九十八使者。正为见思两道惑障不同。欲使修观之者。精识所治之惑。断伏无滥。故教门历三界五行。细分别十使。则有九十八也。亦名九十八烦恼。通名为使。名烦恼者。类如前释。若离九十八使。则出一切烦恼。今依数人明九十八使也。若成实论人。所解则异也。

在《三界九地之图》中, 三界九十八使没有具体的图像,只是在显意识上, 通过榜题形式将有关内容融进全图之中,同时从潜意识方面将有关榜题书写在全图的上端部分, 从视觉上暗示九十八使在三界九地中的地位。

165400429_1_20190706081550363.jpg

三界九十八使的榜题分为四部分:

e48c230794fa4f048edd42e58991c4cf.jpeg

第一部分位于顶端左侧,

首先竖写一行榜题“修道断俱空烦恼有十”,其下从右往左竖写四行榜题“苦下具一切/ 集灭离三见/ 道除于二见/ 上界不行圭心”,

其下则从左往右竖写三行榜题“欲界有四/ 色界有三/ 无色界有三”,

再其下又从左往右竖写榜题三行“贪嗔痴慢/ 贪痴慢/ 贪痴慢”。

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之下,

首先竖写一行榜题“欲界四谛有三十二/ 苦谛有十/ 集谛有七/ 灭谛有七/ 道谛有八”,

在其下部有三行:“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贪嗔痴慢疑邪见见取”,“贪嗔痴慢疑戒取邪见见取”。

c95ade5bf32b4d4983b61ce154bcc50b.jpeg

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平行相对应, 位于画面右侧,

只竖写一行榜题“色界四谛有二十八准上无色界”。

第四部分位于第三部分之上,

并且与第一部分平行对应, 首先竖写一行榜题“无色界有四谛计十八”, 其下从右往左竖写四行榜题“苦谛有九/ 集谛有六/ 灭谛有六/ 道谛有七”; “苦谛有九”之下和左下侧从右往左竖写两行榜题“贪痴慢疑身见边见/ 戒取见取邪见”( “见取”与“邪见”之间右侧有倒乙符号“< ”) ,“集谛有六”与“灭谛有六”下方中间竖写一行榜题“贪痴慢疑邪见见取”,“道谛有七”下方从右往左竖写两行榜题“贪痴慢疑/ 戒取邪见见取”。

另外,在“无色界有四谛计十八”之左侧亦竖写一行榜题“见修道断分别烦恼有八十八”。

以上,为见谛门八十八烦恼,加上思惟门十烦恼(欲界有四、色界有三、无色界有三),共计九十八烦恼,亦名三界九十八使。三界九十八烦恼没有具体的图像,只是在显意识上,通过榜题形式将有关内容融进全图之中,同时从潜意识方面将有关榜题书写在全图的上端部分,在视觉上暗示九十八烦恼在三界九地中的地位。

8953b5a3f846465ea020ef1002bceb96.jpeg

以上三界九十八烦恼段


8 三界九地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地」就是「境界」的意思,或是众生住的地方。欲界就是一个,欲界的众生都有五欲,所以它是一个。色界就是禅天,有四禅天;无色界有四空定天。这九个地方,或是九类众生住的境界,就叫「三界九地」。

b86f5b1209e34f24b5e98f5034735cad.jpeg

【欲界】

欲界即具有淫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是指众生由于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所处的境界。在佛经里的定义就是心理的需求和生理的需求所产生的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

【色界】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四禅色究竟天,凡有十八天。

【无色界】

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无色天、四无色、四空处。佛教认为“色”是质碍,无色就是没有质碍,而无色界是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是处于一种精神至高无上的享受境界,也是众生最难达到的三界最高层次。

【九地 】

九地是指众生于三界轮回中所处的居所或精神层面。其中欲界占一地、色界四地、无色界有四地,佛教讲究三界众生六道轮回,因此认为众生于三界九地,根据因果报应往返周旋,循环不断。

一、五趣杂居地:为欲界的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有情杂居之所。

二、离生喜乐地:离生喜乐地为色界的初禅天。

三、定生喜乐地,为色界第二禅天。

四、离喜妙乐地,为色界第三禅天。

五、舍念清净地,为色界的第四禅天。

六、空无边处地,为无色界第一天。

七、识无边处地,为无色界的第二天。

八、无所有处地,为无色界的第三天。

九、非想非非想处地,为无色界第四天——即有顶天。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也。本该六趣。以阿修罗通于诸趣。故但言五。杂居者。五趣虽果报苦乐不同。总居于欲界故也。(欲界六天者。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二离生喜乐地离生喜乐地者。即色界初禅天也。谓此天已离欲界欲恶之法。得觉观禅定。身心凝静而生喜乐。住于此定。一切苦恼皆不能逼也。(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三定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者。即色界二禅天也。谓此天已离初禅觉观动散。摄心在定。澹然凝静。而生胜定喜乐。住于此定。如人从暗室中出。见日月光明。朗然洞彻也。四离喜妙乐地离喜妙乐地者。即色界三禅天也。谓此天已离二禅天喜之踊动。因摄心谛观。泯然入定。而得胜妙之乐。住于此定。乐法增长。遍满身中也。五舍念清净地舍念清净地者。即色界四禅天也。谓此天舍二禅之喜及三禅之乐。心无憎爱。一念平等。清净无杂。住于此定。空明寂静。万像皆现也。六空无边处地空无边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一天也。谓此天厌色界色质为碍。不得自在。故加功用行。灭一切色相。而入虚空处定。住于此定。其心明净。无碍自在也。七识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二天也。谓此天厌空处无边。转心缘识。与识相应。心定不动。三世之识。悉现定中。住于此定。清净寂静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八无所有处地无所有处地者。即无色界第三天也。谓此天厌空处无边识处三世流转无际。舍此二处。而入无所有处定。住于此定。怡然寂静。诸想不起也。九非非想处地非非想处地者。非前识处之有想。非无所有处之无想。即无色界第四天也。谓此天厌无所有处如痴。故舍之而入非非想处定。住于此定。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清净无为也。 (出自《释氏要览》)


《三界九地之图》确系


依据唐玄奘译《俱舍论》所绘制



最后于 2020-4-28 被tuhou编辑 ,原因:
降魔
最新回复 (2)
  • tuhou 2020-4-27
    0 2
    顶一下
    降魔
  • tuhou 2020-4-27
    0 3
    星辰乄 活到最后发现世界是个圈哈哈哈
    这给星辰乐的哈哈哈
    降魔
    • ACG里世界
      4
          
返回
发新帖